分类:诗名大全时间:2023-05-09 13:09作者:未知编辑:猜谜语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春去也,以及流水落花春去也下一句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!
出自黄仲则(清)的《醉相思慎慧凯.春暮》
全文是:
犹记去年寒食暮,
曾共约,桃花渡,
算花开花落今又渡.
人去也,春何处?
春去也,人何处?
如宽唤此凄凉风更雨,
便去也,还须住,
待觅遍天边芳草路.
小舟也,山无数,
小楼碧猛也,山无数.
原作者@锦璱
《忆江南》
春去也,人在画楼东。芳草绿黏天一角,落花红沁水三弓。好景共谁同。
《赤枣子》
风淅淅,雨纤纤。难怪春愁细细添。记不分明疑是梦,梦来还隔一重帘。
《点绛唇·寄南海梁药亭》
一帽征尘,留君不住从君去。片帆何处,南浦沉香雨。
回首风流,紫竹村边住。孤鸿语,三生定许,可是梁鸿侣。
《眼儿媚·中元夜有感》
手写香台金字经,惟愿结来生。莲花漏转,杨枝露滴,相鉴微诚。
欲知奉倩神伤极,凭诉与秋擎。西风不管,一池萍水,几点荷灯。
《浣溪沙》
残雪凝辉冷画屏,落梅横笛已三更,更无人处月胧明。
我是人间惆怅客,知君何事泪纵横,断肠声里忆平生。
《虞美人·为梁汾赋》
凭君料理花间课,莫负当初我。眼看鸡犬上天梯,黄九自招秦七共泥犁。
瘦狂那似痴肥好,判任痴肥笑。笑他多病与长贫,不及诸公衮衮向风尘。
《浣溪沙》
万里阴山万里沙。谁将绿鬓斗霜华。年来强半在天边。
魂梦不离金屈戍,画图亲展玉鸦叉。生怜瘦减一分花。芦戚
《渔夫》
收却纶竿落照红,秋风宁为剪芙蓉。人淡淡,水濛濛,吹入芦花短笛中。
对于练毛笔字,本宫觉得有码哗烂种感觉必不可少,那便是沉浸感。外人看字,只会以字好字坏做判定,极少能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。到目前为止,自己依旧写得不够潇洒,很是粘连。惟愿勤迟漏加训练,终能达到最舒服的书写状态。
春去也,飞红万点愁如海。——宋代·秦观《千秋岁·水边沙外》 春去也,飞红万点愁如海。 水边沙外。城郭春寒退。花影乱,莺声碎。飘零疏酒盏,告别宽衣带。人不见,碧云暮合空相对。
忆昔西池会。鹓鹭同飞盖。携手处,今谁在。日边清梦断,镜里朱颜改。 春去也,飞红万点愁如海。 宋词三百首 , 宋词精选 , 婉约 , 失意 , 写景惜春
译文及注释
韵译
浅水边,沙洲外,城郊早春的寒气悄然尽退。枝头繁花,晴光下的倩影,纷乱如坠地颠颤微微。流莺在花丛,轻便的啼啭声,听来太急促,太细碎。啊,只身飘零,消愁的酒盏渐疏,难得有一回酣然陶醉。日复一日的思念,心身已煎熬成枯灰。相知相惜的好友,迢迢阻隔,眼前,悠悠碧云,沉沉暮色,相对。
想当年,志士俊才共赴西池盛会,一时豪情逸兴,华车宝马驱弛如飞。不料风云突变,如今,看携手同游处,剩几人未折摧?啊,秉舟绕过日月,那梦已断毁,只有镜中古铜色,照出红润的容颜已非。春,去了落花千点万点,飘飞著残败的衰颓,牵起一怀愁绪,如海,潮涌潮推。
散译
浅浅春寒,从溪水边、城郭旁悄一悄地溜走了。花影摇曳,莺声呖呖。因人在外地漂零,不能在一起喝酒,彼此相思,衣带也宽松了。所等之人迟迟不来,同自己相对的只有黄昏天涯的碧云。
一忆往昔汴京金明池相会,同僚们一块乘车出游。握手言观处,今日还有谁在?回到皇帝身边的好梦破灭了,一照镜子才发现容颜渐老。好的光景不再,官僚们的愁苦如海深。
赏析
这是秦观借描写春景春情,集中表现交织在一起的今与昔、政治上的不幸和爱情上的失意,抒发贬谪之痛、飘零之愁的一首词作。
上片着重写今日生活情景。首写眼前景致,“水边沙外,城郭春寒退”二句,点明地点、时令,轻轻着笔,朴实自然。紧接着“花影乱,莺声碎”二句,细写春景特色,以“乱”字状花之纷繁,“碎”字表莺声盈耳,用笔尤工,各极其妙,洋溢着对自然的喜爱之情。“飘零”以下四句,忽而由喜转悲,由春景春情转写远谪索居,形体瘦损,不复有以往对酒当歌之情,转折有致,词情哀怨。歇拍“人不见,碧云暮合空相对”二句,人情艳情,孤情凄情,蕴藉含蓄,耐人寻味。
下片抒发由昔而今的生活之情。换头直点昔日西池宴集,以“鸩鹭同飞盖”描写其盛况。比喻形象,用语简明,隐含着不能忘怀的情味。“携手处”以下四句,又由昔而今,由喜而悲,景物依旧,诸友却已飘泊云散。委婉曲折,缠宛凄侧。结尾“春去也,飞红万点愁如海”,再由眼前想到今后。“飞红万点”是春归的自然写照,“愁如海”却新颖绝妙。这两句既是惜春春去,又是对前途的无望。
此词在内容上由春景春情引发,由昔而今由今而昔,册凳由喜而悲,由悲而怨,把政治上的不幸和爱情上的失意融为一体,集中抒发了贬徙之痛,飘零之苦。在艺术上一波三折,一唱三叹,蕴藉含蓄,感人肺腑;以景结情,境界深远,余味无穷。
新旧党争,损害的不只秦观一人,所以此词抒发的感情是具稿返有一定的普适意义的,苏轼、黄庭坚、孔平仲、李之仪等人都有和词存今,可见对“元祜党人”震惊之大,感慨之深。
创作背景
秦观(1049-1100)字太虚,又字少游,别号邗沟居士,世称淮海先生。汉族,北宋高邮(今江苏)人,官至太学博士,国史馆编修。秦观一 生崎岖,所写诗词,高古沉重,寄托身世,感人至深。州敬旅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,多有遗迹。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,丽水的秦少游塑像、淮海先生祠、莺花亭;青田的秦学士祠;湖南郴州三绝碑;广西横县的海棠亭、醉乡亭、淮海堂、淮海书院等。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,墓碑上书“秦龙图墓”几个大字。有秦家村、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。秦观
曲阑深处重相见,匀泪偎人颤。 骊山语罢清宵半,泪雨霖铃终不怨。 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,晓风残月。 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涕下。 愁绝行人天易暮,行向鹧鸪声里住。 离愁正引千丝乱,更东陌、飞絮濛濛。 美人慵翦上元灯,弹泪倚瑶瑟。 倩何人唤取,红巾翠袖,揾英雄泪! 似花还似非花,也无人惜从教坠。 忍泪佯低面,含羞半敛眉。 料得他乡遇佳节,亦应怀抱暗凄然。 数州讯息断,愁坐正书空。 伤心秦汉,生民涂炭,读书人一声长叹。 泪眼问花花不语,乱红飞过秋千去。 佳人相对泣,泪下罗衣湿。
[译文]春日即将离去了,看见那飘飞的落花,心中涌起的愁苦就像海水那么多。
[出典]秦观《千秋岁》
注:
1、《千秋岁》秦观
水边沙外,城郭春寒退。花影乱,莺声碎。飘零疏酒盏,告别宽衣带。人不见,碧云暮合空相对。
忆昔西池会,鹓鹭同飞盖。携手处,今谁在?日边清梦断,镜里朱颜改。春去也,飞红万点愁如海。
2、注释:
(1)城郭:城墙内外。“花影”两句:花影摇曳,莺声呖呖。化用杜荀鹤《春宫怨》诗:“风暖鸟声碎,日高花影重。”
(2)西池:即汴京金明池,在汴京城西。
(3)鹓(yuan1)鹭:是两种鸟,比喻品级相差不远的同僚。飞盖:疾行的车辆。
(4)“日边”句:回到皇帝身边的梦破灭了。日边,指皇帝。南唐·李煜《虞美人》:“雕阑玉砌应犹在,只是朱颜改。”
(5)飞红:落花。飞红万点:指被斥逐的一大批同僚。
3、译文1:
水边沙滩外面,城外的寒意已经消逝。春天真正到了,阳光下花影在摇曳,莺儿的啼声不断。我飘零在外,酒也没兴致再喝,与弯嫌闭亲友们告别后,忧愁使我日渐消瘦。过去的友人们不能再见,傍晚天涯的阴云四合,只剩下一片迷茫黯淡。
想起当年和朋友们同游开封金明池的欢乐情景,我们像鹭鸟一样,无虑地乘车飞驰。可现在,当年我们携手同游的地方,还有谁在呢?伴随君王的日子,已经像梦一样消失了,镜子里看见自己的容颜,已日渐衰老了。往昔的一切,像春天一样地消逝了,满树的繁花已化作飞红万点,我的悲愁真像大海一样无边无涯啊!
译文2:
浅浅春寒,从溪水边、城郭者睁旁静静退去了。枝叶茂盛,花随风动,黄莺轻啼,声声萦绕。远谪他乡,无心饮酒,告别亲人,日渐憔悴埋裂。所待之人,迟迟未到。
回想当年西池盛会,同僚成行,车辆列队。可如今,四方流散,又有谁在?岁月流逝,红颜白发,还期无期。春光将逝,那纷纷落红,引出忧愁如海。
4、秦观(公元1049-1100年),早年字太虚,后来因为敬佩后汉马少游的为人,改字少游,号淮海居士,北宋的婉约派词人,著有《淮海词》。他是天生的才子,少年才俊,文丽而思深,名盛一时。
秦观不像东坡那样豁达,他对人生的期望很高,对挫折和失败又缺乏足够的心理预备,仕途失意对他打击很大。他心中郁积着怨气,情绪低落,痛苦万分,在忧伤中苦苦度日。因此,秦观后期的词作大多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,字里行间浸透着忧伤和悲苦,蕴含着一种很深沉的失落和迷惘的伤感。这是一种在风雨摧残中流淌出的柔弱的凄美,读着让人流泪。他被贬处州时,将身世之感融入词中,写下了这首沉郁悲苦的《千秋岁》,留下一地落红,和一声长长的叹息。
水边沙外,城郭春寒退,花影乱,莺声碎。飘零疏酒盏,告别宽衣带。人不见,碧云暮合空相对。
忆昔西池会,鹓鹭同飞盖。携手处,今谁在?日边清梦断,镜里朱颜改。春去也,飞红万点愁如海。
--千秋岁
这是和着词人血泪的悲叹,字字都在啼血,句句都在流泪,读着伤彻人心。“飞红万点”,是一种荡人心魄的美,可对这种美的离去,词人却回天无力。政管理想破灭,人也衰老憔悴了,这慢慢飞去的,不仅仅是春红,还有词人的生命。
当秦观路过衡阳,将这首词呈给挚友衡阳太守孔平仲时,孔太守不禁惊诧道:“少游盛年,何为言语悲怆如此?”送别秦观后,孔平仲又和家人说:“秦少游气貌,人不类平时,殆不久于世矣。”丞相曾布读了这首词后,也惋惜地说:“秦七必不久于世,岂有‘愁如海’而可存乎?”
然而这首词还不是最悲哀的。在被贬处州期间,秦观常常与僧人谈禅论道,写了些佛经,结果又被政敌罗织了“谒告写佛书”的罪名,受到了“削秩徙郴州”的严惩。“削秩”,就是撤消所有的官职,是对士大夫最严峻的惩罚。
竟然就是因为这样一些罪名,一而再,再而三地被贬,柔弱的少游迷茫了,绝望了。他积聚了满腹伤心失意的泪水,把一生的苦闷、哀怨、伤悲汇集到《踏莎行》这首蜚声词坛的千古绝唱中。
这是秦观最悲哀的一首词,抒写的是一种刻骨铭心的忧伤,一种不可自拔的悲苦,是对美好生命的迷失和对未来人生的彻底绝望。
雾失楼台,月迷津渡,桃源望断无寻处。可堪孤馆闭春寒,杜鹃声里斜阳暮。
驿寄梅花,鱼传尺素,砌成此恨无重数。郴江幸自绕郴山,为谁流下潇湘去?
--踏莎行
这首凄苦哀婉、饮誉词坛的悲歌,是少游用生命发出的最后的呐喊,开拓出了一种新的意境。“可堪孤馆闭春寒,杜鹃声里斜阳暮”深为王国维所推崇,认为具有《诗经》“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”的意象。王国维同时指出,秦少游的词凄婉,可是当他写到这两句时,就变得凄厉了,是强烈而惨痛的悲哀。苏轼则最欣赏“郴江幸自绕郴山,为谁流下潇湘去?”,这一发问,太痴,太无理,却又太感人了。这是秦观把悲苦人生咀嚼了无数遍,在经历了极大苦难和折磨后,对天地发出的诘问:水为什么一定要东流?美好的事物为什么不能逃脱命运的摆弄?我空有一身才华,为什么连自己的命运都不能左右?当他吟出这两句词时,他的心智,他的生命都被愁思沉没了,他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了。写下这么悲怆的词句,少游还能活得下去吗?
果然,元符三年,即公元1100年,宋哲宗驾崩,徽宗赵佶即位,大赦天下,秦观在得到朝廷的放还诏令,欣然启程北归,到滕州时,他高兴地四处游玩。劳累之余,秦观觉得口渴,就向旁人讨水喝。当他端起水碗,看到自己在水中满头白发的倒影,想到终于可以和家人、挚友欢聚一堂了,禁不住展开愁眉,开怀大笑。在凄婉的笑声中,薄命才子少游溘然而逝,年仅五十二。秦观在藤州写过一首词《好事近》,末二句是:“醉卧古藤阴下,了不知南北”,没想到这成了词谶。
苏轼得知秦观去世后,痛心疾首。高山虽在,流水却无,弦断无人听,他悲情难抑,流泪不止,连连哀叹:“少游已矣,虽万人何赎!”他将秦观的《踏莎行》中的“郴江幸自绕郴山,为谁流下潇湘去?”题在扇上,作为对少游的永久纪念。
“雾失楼台,月迷津渡,桃源望断无寻处”,上天赋予了秦观一颗脆弱多愁的心,却又残忍地将它揉得粉碎。点点碎片,和着少游悲伤的眼泪,化作缕缕情丝,云雾般缭绕在人们面前,牵动着千万人的心。在人生的愁海中,少游带着遗憾淹没了,可他的那些伤心词,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,绽放着永不逊色的光辉。在迷雾中,他终于找到了桃源的入口,他再也不用奔波了……
秦观生平见山抹微云,天连衰草,画角声断谯门。
5、此词为作者处州(今浙江丽水)为监洒税官时所写,词中抚今追昔,触景生情,表达了政治上的挫折与爱情上的失意相互交织而产生的复杂心绪。
据处州府志云,处州城外有大溪,岸边多杨柳。起首二句即写眼前之景,将时令、地点轻轻点出。春去春回,引起古代词人几多咏叹。然而少游这里却把春天的踪迹看得明明白白:“水边沙外,城郭春寒退。”浅浅春寒,从溪水边、城郭旁,静静地退却了。二月春尚带寒,“春寒退”即三月矣,于是词人写道:
“花影乱,莺声碎。”这两句词从字面上看,好似出自唐人杜荀鹤《春宫怨》诗“风暖鸟声碎,日高花影重”,然而词人把它浓缩为两个三字句,便觉高度凝炼。其中“碎”字与“乱”字,用得尤工。莺声呖呖,以一“碎”字概括,已可盈耳;花影曳,以一“乱”字形容,几堪迷目。感于这两句词的妙处,南宋范成大守处州时建莺花亭以幻之,并题了五首诗。
“飘零”句以下,词情更加伤感。所谓“飘零疏酒盏”者,谓远谪处州,孑然一身,不复有“殢酒为花”之情兴也:
“告别宽衣带”者,谓离群索居,腰围瘦损,衣带宽松也。明人沈际飞评曰:“两句是汉魏诗诗。”(《草堂诗余正集》卷二)少游此词基调本极哀怨,此处突然注入汉魏人诗风,故能做到柔而不靡。歇拍二句进一步抒发告别后的惆怅情怀。
所谓“碧云暮合”,说明词人所待之人,迟迟不来。这一句是从江淹《拟休上人怨别》诗“日暮碧云合,佳人殊未来”化出,表面上似写怨情,而所怨之人又宛似女性,然细按全篇,却又不似。朦胧暧昧,费人揣摩,这正是少游词的微妙之处,将政治上的蹭蹬与爱情上的失意交织起来,于是读来不觉枯燥乏味,而是深感蕴藉含蓄。
过片转而写昔,因为看到处州城外如许春光,词人便不由自主地勾起对昔日西池宴集的回忆。西池,即金明池,《东京梦华录》卷七谓汴京城西顺天门外街北,自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闭池,虽风雨亦有游人,略无虚日。《淮海集》卷九《西城宴集》诗注云:“元祐七年三月上已,诏赐馆阁花酒,以中浣日游金明池、琼林苑,又会于国夫人园。会者二十有六人。”这是一次盛大而又舒畅的集会,词人一生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。
“鵷鹭同飞盖”一句,把二十六人同游西池的盛况作了高度的概括。鵷鹭者,谓朝官之行列整洁有序,如同天空中排列飞行的鵷鸟与白鹭。飞盖者,状车辆之疾行,语本曹植《公宴诗》:“清夜游西园,飞盖相追随。”阳春三月,馆阁同人乘着车辆,排成长队,驰骋汴京西城门外通向西池的大道上,多么欢乐;然而曾几何时,景物依旧,而从游者则贬官的贬官,远谪的远谪,俱皆风流云散,无一幸免,又是多么痛心!
“携手处,今谁”,这是发自词人肺腑的情语,是对元佑党祸痛心疾首的控诉。然而词人表达这种感情时也是极含蓄委婉之能事。这从“日边”一联可以看出。
“日边清梦”,语本李白《行路难》其一:“闲来垂钓碧溪上,忽复乘舟梦日边。”王琦注云:“《宋书》:伊挚将应汤命,梦乘船过日月之旁。”少游将之化而为词,说明自从迁谪以来,他对哲宗皇帝一直抱有幻想。他时时刻刻梦想回到京城,恢复昔日供职史馆的生活。可是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他的梦想犹如泡影。于是他失望了,感到回到帝京的梦已不可能实现。
着“镜里朱颜改”一句,更联系自身。无情的岁月,使词人脸上失去红润的颜色。政管理想的破灭,个人容颜的衰老,由作者曲曲传出,反复缠绵,宛转凄恻。
开头说“春寒退”,暗示夏之将至;到结拍又说“春去也”,明点春之即归。两者从时间上或许尚有些少距离,而从词人心理上则是无甚差别的。盖四序代谢,功成者退,春至极盛时,敏感的词人便知其将被取代了。词人从眼前想到往昔,又从往昔想到今后,深感前路茫茫,人生叵测,一种巨大的痛苦噬啮他的心灵,因此不禁发出“春去也,飞红万点愁如海”的呼喊。这不仅是说自然界的春天正逝去,同时也暗示生命的春天也将一去不复返了。“飞红”句颇似从杜甫《曲江对酒》诗中“一片花飞减却春,风飘万点正愁人”化来。然以海喻愁,却是作者一个了不起的创造。从全篇来讲,这一结句也极有力。近人夏闰庵(孙桐)云:“此词以‘愁如海’一语生色,全体皆振,乃所谓警句也。”(俞陛云《宋词选释》引)。
这首词以春光流逝、落花飘零的意象,抒写了作者因政管理想破灭而产生的无以自解的愁苦和悲伤,读来哀怨凄婉,有一咏三叹之妙。
6、这是在当时流布颇广的一首词,也代表了秦观词的典型风格。起句“水边沙外,城郭春寒退。”简要写出春末的景象,点出时令,为下文作铺垫。接下来,“花影乱,莺声碎。”,并不直接写游人游春的景象,却从侧面落笔,用花影和莺声渲染出游人的多和杂乱。可是,描摹景物为什么用“乱”字,为什么用“碎”字?纤柔敏感的诗人要纤柔敏感的读者才能领会。实际上,“乱”字和“碎”字,强烈地暗示出诗人此时复杂变换的心情。往下,“飘零疏酒盏,告别宽衣带。”文字简约而含义颇丰,写出诗人的令人感伤的经历。上阙末句,“人不见,碧云暮合空相对。”无奈的情绪尽在其中矣。下阙“忆昔西池会,鸳鹭同飞盖。携手处,今何在?”回忆旧时亲朋交往之盛景,与今日孤独寂寞相对比,进一步渲染出词人此时落漠伤感的心情。下句“日边清梦断,镜里朱颜改。”小小的挫折何以能打击词人若此?若苏东坡之超脱放达断不会做此语。但是,也就是这种善感的心性成就了词人。连梦都可以断了,盛年的词人竟哀叹容颜变换,真令读者为之欷嘘。末句,“春去也,飞红万点愁如海。”词人不仅用飘飞的残红来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,并且竟然用“万”字,用“海”字来形容自己的无边无际的愁绪,愚钝的词人绝不会想到此语。春天要走了,词人的愁绪就如空中飘飞的那万点残红,至此,词中的步步为营的伤感情绪终于形成了一种惊心动魄的力量!
我要说的是,秦观之纤柔敏感之心性绝不只是说他多愁善感,而是说他可以从日常的景物中捕获到可以正确表现他情绪的东西,并且可以用形象化的日常景物的描摹或含蓄或直接地的表达出来。若“碎”字“乱”字之运用那种强烈的暗示,若“万”字“海”字来形容愁绪的无边无际,就是他敏感心性的体现。
为什么词人作如何悲怆之语?秦观少年时也曾有抱国之志,登第后与苏轼,黄庭坚交往,同为旧党一侪,后来旧党失势当年,他们同被贬到偏远地区,秦观被贬为杭州刺史,应该说比苏轼等人强得多了,然而善感的秦观却由此认为世事无常,从此一蹶不振,他当时的心情于这首词可见一斑。这首词在当时流布颇广,词中所传达的强烈的愁绪感染了很多人。有记载,当时宰相见了这首词便说“秦七必不久于世,岂有“愁如海”而可存乎?”又有人读至“镜里朱颜改”一句,惊说“少游盛年,何为言语悲怆如此?”盖当时秦观至多三四十年纪,可谓正当盛年,竟然如此感伤,怎能不令人赞叹呢?
少游心性如此,词何以堪?(夏雅丽)
7、“春去也,飞红万点愁如海。”更是感动千古的名句。李煜《浪淘沙》:“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间。”晏殊《浣溪沙》:“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。”古人伤春惜花,感叹岁月流逝,青春易老。少游此结句,即眼前景,寄万般情。他没有回天之力,只能悲叹,良时难追,红颜消失,他体验着如沧海般浩渺的深广愁怨。这是词人和着血泪的悲叹!“落红万点”,意象鲜明,具有一种惊人心魄的凄迷的美,唤起千古读者心中无限惜春之情,惜人之意。已故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:“美,未必有韵;美而有情,然后韵矣。美易臻,美而浮之以韵,乃难能耳。”(《朱光潜美学论文集》)以此词结句证之,诚然。
此词以“春”贯穿全篇,“今春”和“昔春”,“盛春”到“暮春”,以时间的跨度,将不同的时空和昔盛今衰等感受,个人的命运融合为一,创造出完整的意境。《渔洋诗话》称:“古人诗只取兴会超妙,不似后人章句但作记里鼓也。”所谓“兴会超妙”就是神韵,当“兴会神到之时,雪与芭蕉不妨合绘,地名寥远不相属亦不妨连缀。”(郭绍虞《中国文学批评史》)作者将这些景连缀,衬托出伤春慨世的主题,可谓“情韵兼胜”(《四库提要》)。冯煦《蓄庵论词》:“淮海、小山,真古之伤心人也。其淡语皆有味,浅语皆有致,求之两宋词人,实罕其匹。”秦词如此感人,语言如此有回味,就是因为词中有情致、神韵。
8、少游被誉为“卓然名家”,是苏门四学士中,不效仿苏东坡,而自成一脉的词人。《千秋岁》也算是《淮海词》中的名篇了。末句“飞红万点愁如海”更是被历代词评家所称道,前人所云“不识字也知是天生好句”,当属此等无疑。
9、古诗词中有"愁"字的名句:
少年不识愁滋味,为赋新词强说愁。——辛弃疾
日暮乡关何处是?烟波江上使人愁。——崔颢《黄鹤楼》
总为浮云能蔽日,长安不见使人愁。——李白《登金陵凤凰台》
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个长。——李白《秋浦歌》
平林漠漠烟如织,寒山一带伤心碧。暝色入高楼,有人楼上愁。——李白《菩萨蛮》
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父对愁眠。——张继《枫桥夜泊》
移舟泊烟渚,日暮客愁新。——孟浩然《宿建德江》
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——李煜《虞美人》
春去也,飞红万点愁如海。——秦观《千秋岁》
安闲飞花轻似梦,无边丝雨细如愁。——秦观《浣溪沙》
薄雾浓云愁永昼,瑞脑消金兽。——李清照《醉花阴》
只恐双溪载不动,许多愁。——李清照《武陵春》
这次第,怎一个愁字了得!——李清照《声声慢》
一川烟草,满城风絮,梅子黄时雨。------《青玉案》贺铸
李煜“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”。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,或写愁之深,如李白《远告别》:“海水直下万里深,谁人不言此愁古”;或写愁之长,如李白《秋浦歌》:“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个长”;或写恋之重,如李清照《武陵春》:“只恐双溪艋舟,载不动许多愁”;或写愁之多,如秦观《千秋岁》:“春去也,飞红万点愁如海”。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:其味在酸咸之外,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,无法驱散,历久弥鲜;舌品不得,心感方知。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,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,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。
一川烟草,满城风絮,梅子黄时雨。------《青玉案》贺铸把抽象的愁思熔铸在具象的烟草、风絮、梅雨当中。“一川烟草”迷漫,这是写愁思的广度;“满城风絮”,是写它的密度,风絮是风中的杨花,到处飘荡,飘忽不定;“梅子黄时雨”是写它的长度,因为梅雨是连绵不断的,延续的时间又长又久。从修辞手法来看,它是一种博喻,用三种不同的意象,从不同的角度来写他的愁思。
镜中花,水中月,一生的寻寻觅觅只因一生都在孤独。洗净南宋的墓碑,我分明看到一个女人把腰弯成了一个愁字。
在你的泪中,爱情凝固,像一座沉默的小屋;在你的笔下,忧愁不动,累积成一枚远古的化石。
黄昏余辉,你从宋朝缓缓地走来,将忧伤的心怀辬开成莲,流泻晶莹剔透的水珠儿,潺潺我悠长的等待等待。
远山如黛,烟霞雾痕萦绕绿色的江南。是谁的歌唱让你漂亮得如此眩目?有着莲的醉态,梅的清婉,媚似夜半海棠的嫣红。是谁的眸子浅尝荷露的底蕴?掬水日临摹前世今生七色的诗篇。又是谁踏着黄昏的歌板,以一双燃香添烛的素手,垂钓一枚千年来瘦瘦的感伤?
本文作者(来源):秦观
一,“落花流水春去也”是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《浪淘沙令》,全诗原文如下:
浪淘沙·帘外雨潺潺 作者:李煜
帘外雨潺潺,春意阑珊。罗衾不耐五更寒。梦里不知身是客,一晌贪欢。
独自莫凭栏,无限江山,别时轻易见时难。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间。
二,其原文的意思是: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,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。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。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陵瞎是羁旅之客,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。
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,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,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。告别它是轻易的,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。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,今昔对比,一是天上一是人间。
扩展资料
浪淘沙令原为唐教坊曲,又名《浪淘沙》、《卖花声》等。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,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。双调,五十四字(宋人有稍作增减者),平韵,此调又由柳永、周邦彦演为长调《浪淘沙漫》,是别格。
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,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,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。全词情真意切、哀婉动人,深刻地衡缺表现了词人尺拦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,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。
关于春去也和流水落花春去也下一句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?假如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